田舍生活 / 美容院 享受細節
- 王孟婷
- 2018年5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19年3月3日

在日本的商業場所上,是由累積不經意的美好微小,才產生的細節商機……
大多數人對日本人的既有印象,
莫過於注重細節、做事有板有眼,以及以和為貴的人際方式,
在我移居於九州鄉間的小地方之前,
原本想著鄉下應該會比較不拘小節,那種既有的日本印象是存在於大都市的吧?
而真正以外國人的身分生活下來,
觀察到日本因經濟蕭條的時期持續了太久,
鄉下的人口外流早已非常嚴重,
於是在小地方能立足下來,並持續做生意的人們,
練就了一身細微敏捷的真功夫,
在環境極不景氣的常態下,用最大細節美感來造就持續性的商業活動,
這些對日本人來說,或許是基本該做到的商家職業道德,
但對住在此地的外國人而言,卻是受益匪淺的生活學習。
美容院的文化/
在鄉下地方,美容院的競爭仍然激烈,
少了大都市的廣大OL族群,鄉村的中高齡男性也不怎麼注重時髦度,
現居的小地方也沒有大學,
算算此地客戶群,似乎是個很難經營的行業,
然而,很奇妙的是美容院仍然以跟超商差不多的密集度存在著,
本身因長期都習慣短髮,
一年總得去美容院2次左右,
偶爾返台之際,也總抓住機會在台灣處理髮事,
也因為總是使用大同小異的剪髮服務,
從兩個地區間,發現到台灣與日本在細節上處理的不同。
〈美容院文化〉顧客要求 使命必達
日本的服務注重細節上的氣氛,
從進入美容院開始就可以發現到他們營造著悠閒的氣氛,
討論髮型過程中,
設計師會用最溫和的態度聆聽需求後,
與顧客確認頭髮長度再開始服務,
期間的閒聊,如發覺顧客是不習慣聊天的族群,
會立刻遞減閒聊頻率,
在髮型的形塑上,依據顧客要求來做最大程度發揮,
我本身曾經在初到日本,溝通仍不順暢的時期,
使用指定雜誌照片的方式來表達審美觀方向,
然而設計師在當時,不但完全映照著照片完美呈現出相同髮型,
在最後的吹整階段,
將雜誌上那種散落額前的幾根瀏海,
都按照比例抓出來並吹整完成,
當時我內心其實非常震驚,
因為一般來說,我們都單純想著雜誌上的髮型照片,
只是用來溝通個大約的頭髮長度與層次感方向,
這樣一絲不苟的執行出來,實在是令人敬佩,
無論是技術層面或是面對細節的意志力,
都有種使命必達的極致精神。
體驗過這些之後,回到台灣的美容院,
發覺到文化差異引發的服務型態大異其趣。
〈剪髮心得〉不經意的服務 才是細節
台灣的美容院比起日本的悠閒感,更注重的是輕鬆而有點熱情的方式,
針對顧客提出的髮型需求,
更常積極提出個人意見,
問問你是否願意嘗試新髮型或是針對指定髮型提出解說,
例如:
剪來剪去,看起來都會差不多喔,
你要嘗試留長一點還是燙頭髮嗎?
為什麼不染頭髮,你的工作是什麼?不方便染髮嗎?
勇於提出個人看法與有些熱鬧的氣氛,在台灣會是做生意的主流,
但在日本偏向於不反駁顧客意見,
在顧客要求中做到極致,
這一層層對於細節的敏感,技術是最基礎,
讓來訪者感覺順心與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輕鬆自然就好的氣氛,
不太會是順其自然而產生,
在日本的商業場所上,是由累積不經意的美好微小,
才產生的細節商機。
話說,當設計師完成出跟雜誌照片一模一樣的髮型之際,
作為顧客就算感到不好看,
大多也能接受是自己不適合這種髮型,而不太會質疑設計師的專業,
當然在日本也有遇過實在無法令自己接受的髮型設計師,
不過以平均值來說,
此地在服務價值觀上,
有著強烈反求諸己的堅毅並接受意見的溫柔,
讓人剪完頭髮,都會想反省自己人生態度呢。

〈作者小檔案〉
插畫家、繪本作家,現居日本九州的大分縣鄉間,作品散見於報章雜誌、圖文繪本、文學封面。個人著作《我最想做的事》、《淚光閃閃的巴黎》……等書。
刊載於20180528
Comments